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吃药同时喝了酒,
古来能有几人回?

春节来临之际,少不了亲朋好友欢聚一堂,小酌几杯。我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,不乏有“煮酒论英雄”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”的经典语段。现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,各种压力也接踵而至,于是喝酒的场合也越来越多,很多人都知道“头孢配酒,说走就走”,却不知道为什么喝酒后不能吃药以及服药与饮酒需要间隔多长时间?别着急,让科普小药师给您细细道来。

首先我们来讲一讲什么是“双硫仑反应”
双硫仑为戒酒硫类药物的通名,又称戒酒硫,是一种治疗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药物,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已在很多国家使用。应用双硫仑后饮酒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恐惧等严重反应,而使酗酒者惧怕饮酒,从而起到戒酒作用。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用药物的剂量、饮酒量呈正比,而许多药物都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,一旦用药后饮酒,就很可能会发生“双硫仑反应”,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-30分钟发生。

(1)头孢菌素类抗生素,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、头孢曲松、头孢米诺、拉氧头孢等。
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,进入体内先转化成乙醛,而头孢类抗生素会抑制乙醛的转化,使乙醛蓄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潮红、发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,心悸,呼吸困难等反应。
(2)硝咪唑类,如甲硝唑、替硝唑。
硝咪唑类药物可抑制乙醛脱氢酶,因而增强乙醇的作用,导致患者出现面部潮红、发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,心悸,呼吸困难等双硫仑反应。
(3)降糖药,如氯磺丙脲、格列齐特、格列本脲、二甲双呱等。
乙醇本身有降血糖的功效,同时可减缓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,继而增强它们的作用,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。
其他:呋喃唑酮、酮康唑等
很多美食及药物中也含有酒精成分,一不小心您可能就会忽视这些隐藏陷阱。含有酒精的食物,如酒芯巧克力、腐乳、红烧肉、酒酿圆子、醉蟹、蛋黄派、提拉米苏等。某些药物中也含有酒精,如藿香正气水、氢化可的松注射液、尼莫地平注射液、注射用伏立康唑(某些厂家)、环孢素注射液(山地明)、多西他赛注射液(某些厂家)、某些止咳糖浆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。

屏幕前的你是不是觉得酒局当天不吃药不就好了?骨感的现实却是,由于个体差异,每个人酒精体内消除时间不同,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间隔越长,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越低。因此在用药前3天、用药期间、用药后7天内应禁止饮酒和服用含酒精的药物及食物,来避免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。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牛气冲冲又一年,
虎虎生威到眼前。
但愿疫情随牛去,
确保虎年更安全。
春节将至,万家团圆。
黔江中心医院药学部祝大家新春快乐,虎年大吉!

撰文:钟媛
编辑:钟媛
审核:邹泽 李飞 刘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