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护士、护士!快来啊,我的孩子抽起来了,在打摆子!救命啊!”在值班时,我们经常遇到家长抱着小孩神色慌张地赶来。追问家长患儿的具体表现,描述大致相同:孩子身上好烫好烫,还没来得及用退烧药,突然就双眼定住了、眼球上翻,手脚僵硬了,还抖动,口吐泡沫,叫不醒、口唇都乌了、牙齿紧紧咬着。
其实这是热性惊厥的表现!如果在家遇到这种情况,您知道应该怎么做吗?
一、什么是热性惊厥?
热性惊厥(Febrile seizures)是指婴幼儿在发热过程中(通常体温超过38℃)出现的惊厥发作,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或代谢异常,且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。这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类型。
典型表现:
突然的意识丧失、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或阵挛性抽搐、双眼上翻或凝视、面色青紫、口吐白沫等,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5分钟,发作后可自行停止,随后孩子可能进入短暂睡眠状态。值得强调的是,热性惊厥与体温高度并非绝对正相关,有些孩子在体温仅37.8℃时就会发作,而有些则需要39℃以上才会出现。
热性惊厥的发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:
遗传因素:约30-40%的患儿有家族史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。
脑发育不成熟: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,兴奋容易扩散。
发热触发:体温骤升改变神经细胞代谢和兴奋性。
二、常见误区与危害
当孩子突发热性惊厥时,许多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知识,往往会采取一些民间流传的"土方法",这些做法不仅无效,还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。
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错误处理方式及其潜在风险:
⚠️ 这些错误做法反映出公众对热性惊厥认识的不足。事实上,大多数热性惊厥会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,过度干预反而可能造成伤害。家长需要保持冷静,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。
正确的急救措施
当孩子出现热性惊厥时,家长应遵循以下科学、规范的急救步骤:
1.确保环境安全
立即将孩子放置在平坦、安全的地方,如地板或床上,远离坚硬、尖锐物品,移除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,如玩具家具边角等如果孩子在浴盆、楼梯等危险地方发作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;
2.保持呼吸道通畅
解开孩子衣领,特别是颈部周围的衣物,将孩子头部转向一侧或采取侧卧位,利于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,轻柔清除口鼻分泌物,但不要强行撬嘴或塞入任何物品;
3.观察记录发作情况
记录惊厥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(这对后续医疗评估非常重要,可用手机拍摄发作视频,供医生参考;
4.等待自然停止
大多数热性惊厥会在1-3分钟内自行停止,期间不要约束孩子肢体,避免造成骨折等伤害;
5.发作后处理
惊厥停止后,让孩子侧卧休息,测量体温,必要时使用退热药(但需明白退热药不能预防惊厥复发),即使发作已停止,也应就医评估,特别是首次发作的孩子。
何时需要立即就医或呼叫急救:
惊厥持续超过5分钟;短时间内反复发作;发作后意识不能恢复;伴有呼吸困难、面色严重青紫;发作后出现肢体无力或其他神经系统异常。
三、预防指南
虽然热性惊厥无法完全预防,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生风险和减少复发:
儿童高热惊厥虽令人恐慌,但科学护理可有效降低风险。家长需保持冷静,遵循“保持呼吸通畅、及时降温、避免错误操作”的原则,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。多数患儿愈后良好,但反复发作或复杂性惊厥需长期随访,以排除神经系统后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