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伤寒论》药物筛选有感 |
王谷章 |
本人随师学习以来,在师傅的安排下从温《伤寒论》,通过重温,真正体现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之精髓,现对《伤寒论》部分条文的药物筛选谈谈体会: 一、从《伤寒论》条文前后对比来看用药之独到 “太阳病,下只微喘者,表未解故也,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主之”。 “喘家,作桂枝汤,加厚朴杏子佳。”证明了厚朴、杏子为喘家要药。 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,葛根汤主之。”,14条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汗出恶风者,桂枝加葛根汤主之。”只要表证而见项背强几几,不论表虚表实,葛根在所必用。 “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“芍药、甘草治脚挛,急有专长。 “太阳病,发汗,遂漏不止,其人感风,小便难,四肢微急,难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汤主之”,阳虚不能卫外,故加附子。 “伤寒,脉浮,医以火迫劫之,亡阳,必惊狂,卧起不 安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”、“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烦惊,小便不利,谵语,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者,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”惊狂、烦惊,用之龙骨、牡蛎。 “太阳与阳明合病,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”,“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与黄芩汤,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”体现半夏加生姜为呕家圣药。 “本太阳病,医反下之,因而腹满时痛者,属太阴也,桂技加芍药汤主之。大实痛者,桂枝加大黄汤主之。”芍药、大黄,贵在辨证明确,配伍确当,同样都能止痛,但用有缓、急、轻、重不同。 “恶寒脉微而复利,利止,亡血也,四逆加人参汤主之。”、“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体现人参为拯危救急,益气生津良药。四逆、白虎,寒热霄壤,配伍适当,而用各有宜。于此可体现《伤寒论》深明药性,选药配伍之精当。 二、从方后加减出入体现用药之精辟 小青龙汤方后加减法,“若渴,去半夏加栝萎根三两。“小柴胡汤方后,“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,栝萎根四两。”足见括萎根有止渴润津的功效。 小柴胡汤方后,“若咳者,去人参、大枣、生姜,加五味子半升,干姜二两。”真武汤方后,“若咳者,加五味子半升,细辛一两,干姜一两”。可见细辛、五味子、干姜,为寒痰咳喘妙品。 四逆散方后:“小便不利者,加茯苓五分。”真武汤方后则谓:“若小便利者去茯苓。”利小便茯苓颇有疗效。 理中丸方后,“其脐上筑者,肾气动也,去术加桂四两。” 桂枝加桂汤方后,“所以加桂者,以能泄奔豚气也。”“以大便鞭,小便自利,去桂也,以大便不鞭,小便不利,当加桂。”五苓散中以桂枝化气利水。体现桂枝除调和营卫,解肌发汗功效外还有有降冲逆、利水气作用。 《伤寒论》集药成方,各有法度,无一药之虚设,无一方之混同,反复筛选,更见药性专长,但又不同于现代单味药物之药性化学分析所得,《伤寒论》方,为众方之祖,药证相投,疗效卓著,从《伤寒论》原文内容,原方加减,剂量轻重,密切结合临床,采取脉、证、方、药对比分析方法,去归纳演绎其辨证选药精神。
|